颧弓骨折术中记录:
术前检查:患者男性,34岁,因面部外伤入院。术前检查示右颧弓部肿胀,压痛,活动度受限,口内检查示右颧弓黏膜下肿胀,挫伤明显。
术中所见:患者全身麻醉,术中消毒备皮,沿右上唇龈沟切开,掀起黏骨瓣。见右颧弓骨折,骨折线长约3.5cm,两端略有移位。
术中操作:将骨折复位,并使用钛板钛钉固定。冲洗伤口,放置引流管,缝合切口,加压包扎。
术中情况:术中出血少,骨折复位满意,固定牢固。
术后注意事项:
1. 术后应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。
2. 术后加压包扎,以减轻肿胀。
3. 术后半流质饮食,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粘的食物。
4. 术后定期复查,观察恢复情况。
5. 术后避免剧烈活动,以利于骨折愈合。
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
患者资料:
姓名:\
性别:\
年龄:\
手术指征:
颧弓骨折,伴有移位和凹陷
术前准备:
全身麻醉
头皮消毒、铺巾
局部麻醉(眶下神经阻滞)
切口设计:
沿颧弓下缘弧形切口
手术步骤:
1. 切开:沿切口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,显露骨折断端。
2. 分离:钝性分离软组织,显露骨折线和移位的骨块。
3. 复位:使用骨钳或手法复位骨折断端,使其恢复解剖位置。
4. 固定:使用微型钢板和螺钉固定骨折断端。
5. 皮下缝合:放置皮下引流管,并使用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。
6. 皮肤缝合:使用不可吸收线缝合皮肤。
术后处理:
留置皮下引流管24小时
抗生素预防感染
口服镇痛药止痛
术后定期复查,评估恢复情况
并发症:
感染
延迟愈合
面神经损伤(罕见)
预后:
预后良好,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。
可能出现术后短期肿胀和疼痛,但通常会逐渐消退。
瘢痕通常不明显。
颧弓骨折口内手术记录
患者信息:
姓名:
年龄:
病历号:
手术日期:
手术部位: 左/右颧弓
术前诊断: 左/右颧弓骨折
术中所见:
经口内途径探查,发现左/右颧弓外侧约 1/3-1/2 处骨折,骨折线斜形或粉碎,骨折端轻微移位。
手术步骤:
1. 切口: 口内上颌窦前壁粘膜至牙槽嵴全层切开。
2. 剥离: 切开头皮和骨膜,充分显露骨折部位。
3. 复位: 利用颧弓钩或撬棒,将骨折端复位,并固定。
4. 固定: 使用钢板螺钉或钛网板螺钉固定颧弓骨折。
5. 闭合: 缝合切口,放置引流管。
手术并发症:
出血
感染
神经损伤(如眶下神经)
上颌窦损伤
术后建议:
术后抬高头部,减轻水肿。
口腔清洁,防止感染。
进食流质或软食。
定期复查,观察愈合情况。
备注:
手术时间:
手术医生:
麻醉方式:
引流管放置:
缝线材料:
颧弓骨骨折能定为伤残吗
颧弓骨骨折作为面部骨折的一种,是否能定为伤残,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对患者功能造成的影响。
轻微的颧弓骨骨折,如仅有细小的裂纹或轻微移位,一般不会影响面部功能,因此不符合伤残评定标准。
而对于严重的颧弓骨骨折,如伴有明显移位、压迫重要神经血管或导致面部畸形等情况,则可能对患者的功能和外观造成严重影响,符合伤残评定标准。
伤残评定等级的确定,需要根据《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》国家标准进行综合评估,考虑以下因素:
骨折部位、移位程度
是否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面部畸形
对咀嚼、咬合等功能的影响
对美观和社交生活的影响
伤残评定等级分为十级,一级最重,十级最轻。颧弓骨骨折的伤残评定等级一般在七级至九级之间。
需要注意的是,伤残评定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标准做出判断。患者本人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向有关部门提出伤残评定申请。